包飞扬相信谈马锡来华投资,确实看重投资回报,不过要说仅仅是为了投资回报,那就不见得了。
谈马锡虽然是以私营企业的名义注册,平常也自主经营,但毕竟与新城政府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谈马锡的投资行为,首先要符合新城的利益,有时候也会成为新城利益的代言人。
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错综复杂,新城与华夏之间的关系也是一言难尽,在网络时代,对新城的非议也很多,但实际上新城作为一个城邦小国,又是世界上除华夏之外,仅有的华人占主体地位,掌握政权的国家,天然地同华夏形成特殊的关系。
表面上看,新城与华夏直到九零年方才正式建交,在东南亚各国当中,基本上是最后一个与华夏建交的国家。但是在新城独立之处,新城就与华夏发展经济贸易,在华夏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上,也投了赞成票。
而在政治上,新城独立之初,在西方国家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否认华夏的时候,就承认了华夏,并支持恢复华夏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但另外一方面,新城又拒绝同华夏进行整治接触,不与华夏建立外交关系,甚至对与华夏的人员交流采取限制措施。
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冷战时代,两大阵营对峙,相互敌视,新城本身也存在左和右的斗争,新城当时是右派当家,所以在政治上,新城对华夏存在戒惧很正常。另外一方面,从地缘上来说,新城的北方是大马国,南方是爪哇国,相比新城它们都是巨无霸,而大马国和爪哇国对华国充满敌意,对华人当政的新城自然也很戒备,而从世界来看,对东南亚影响较大的美国、英国等,当时也与华国处于敌对阵营,新城为了自保,也只能跟华国划清界线。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华国国内的情况也并不稳定。
到后来华国的情况稳定以后,新城与华国的关系也开始逐渐向好。一方面七十年代以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英关系都得到了改善,东南亚各国也纷纷与华国建交。
虽然当时新城并未与华国建交,但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解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1978年的时候访问了新城,而这次访问对华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新城的创建者李耀观在1976就到华国访问,前后三十几次访问华国,有一段时间,更是几乎每年都到华国。
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双边贸易总额从七八年的四亿美元,到七九年的5.8亿美元,八零年为9.36亿美元,八九年就达到31.9亿美元。在投资方面,到九一年两国建交之初,新城在华投资累计总额就已经达到九亿美金,成为仅次于香港、美国和日本的在华的第四大投资者。
两国建交以后,经贸往来更是越来越密切,九八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了八十多亿美金,新城也成为华国第七大贸易伙伴。新城在华投资累计超过三百亿美金,实际投入一百四十亿美金,仅九八年对华协议投资金额就超过20亿,是我国第四大实际外资来源国。
当然,经贸关系并不能代表政治,毕竟美国、日本与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也非常密切。在某些时候,经济关系也要服从于政治大局。
学界对新城的政治方略研究普遍认为新城奉行的是实用主义外交。作为华国之外,唯一的华人政权,新城并未奉华国为宗主国、保护国,不但在建交前的几十年,在政治上多有防范,就算是建交以后,新城也奉行着大国平衡和实用主义外交,日后甚至有关紧张对立。
这其实并不奇怪。一国的政治外交,最终的着眼点无非还是本国的利益。
新城是一个狭小的城邦小国,他的立场,既要受到周围大国的影响,也要受到在本地区影响力极大的美国的影响。只有找到平衡点,才能赢得生存的空间。除非华国有实力提供这样的空间,否则新城的实用主义路线都不会改变。
对于新城的选择,作为一个华国人,自然不会满意。但站在新城的角度,也无可厚非,甚至是理所当然,而如果站在中立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新城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
谈马锡进入华国,倒也符合现下新城与华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形势。亚洲金融危机,新城与几大邻国相比,保持了总体的稳定,但经济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还在恢复当中。这个时候他们能够看到华国国内的机会,确实很有远见。
“我们非常欢迎谈马锡能够来汇浔投资,不过具体到千万吨钢铁基地这个项目,谈马锡在这方面的投资似乎并不多?”包飞扬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