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远见高行周与慕容彦超攻城不力,又怕迟则生变。无奈之下,亲自率大军来攻,不想,撞了一个大包,死伤一万余人。
刘知远见强攻不克,武的不行那就再来文的,多次遣人招降重威,许诺只要杜威投降,保证不杀他,但张琏因愤刘知远尽杀燕兵,没有一点投降的想法。
刘知远心想你既然软硬不吃,那朕就让你饿肚子。命令大军不再攻城,四面围城,打算饿死杜威。
刘知远这招用对了,这时魏州粮草用尽,城中将士多逾城逃亡。
杜威无奈之下,在得到刘知远的许诺后,杜威穿著素服,跪在宫门口请降。
刘知远入城后杀死张琏,却赦免杜重威,封检校太尉。
……。
中原烂成一团,百里无忌的日子也不好过。
刚刚平息了难民潮,但依旧有二十万正在做建筑工、修路工的难民需要安置。
而此时,百里无忌明显地感到国内气候不太好,闻知晋国被契丹人灭亡的消息,楚国臣民竟没有丝毫反应,除了徐、孙等五位参知政事上奏问百里无忌是否需要出兵北伐之外,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反对外族侵略而上奏的。
连陈延正都保持着沉默。
百里无忌心中其实还是很理解陈延正的,石晋确实让他很失望,灭了也就灭了呗。
而正让百里无忌心中喟叹百姓竟无丝毫抵抗外辱思想的时候。
百里无忌刻意种下的种子开始发芽了。
当年百里无忌令徐世铭在博学院学子的课程中专门加入国与家的概念,如今开始萌芽了。
七月初,在潭州府,聚集了数千的学子,喊出了“驱逐契丹,还我河山”的口号。
百里无忌闻之,沾沾自喜。特意派遣信使知会潭州留守,官兵仅可维持治安,不得干扰学子聚会。
没想到,第二天学子的口号变了,变成“泱泱华夏,蛮夷横行;振兴炎黄,唯我大楚。”
百里无忌无比郁闷,这可不是他想要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样的道理百里无忌还是懂得,楚国至今还是蜀国的番国,这口号若是传到蜀国,这不是摆明了造反么?
况且,这口号中明显带着狭隘性,怎会是唯有大楚呢?
百里无忌急召徐世铭前来问话。
徐世铭一脸无辜地答道:“臣完全是按照大王的意思。”
百里无忌无奈,如今金陵府也已经造好学府,便命将博学院中的一半师资迁至金陵。
而此时,王府后院的两位院令、院丞找上了百里无忌。
女子学院办到现在,竟被二人办得不象是学院。
依百里无忌看来,竟有些象了后世的“文艺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