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孤城酒家议秘事荒村穷岭战恶敌(下)
可是被围在中心的梁庆之却面无惧色的说:“倭寇们,你们还是露出了狐狸的尾巴。不过你们的死期看来是到了。”
那个带着人皮面具装老人的长脸白面的人微笑着说说:“金刀梁庆之,你果然有胆识,居然敢一个人来。”
梁庆之点点头说:“不错,一个人足矣。”
长脸白面的人狂笑以后说:“我看不正常的是你,你真是口出狂言,你觉得就凭你一个,还能有什么胜算不成?不过呢我承认,你能辨别我的面具说明你的本事确实很强,”
梁庆之说:“你的人皮面具?你早就暴露了破绽了。我说倭酋,你回答天皇,就算是辽东最寻常的百姓也不可能把天朝以外的国主成为皇!这就是你的破绽。我如果没看错,你们应该就是臭名卓著的‘地狱来客’十八枪吧?真遗憾,你们今天真的要回到地狱了。”
长脸白面的人说:“果然好眼力,可惜呀可惜,当年武林大会,我们没有跟龟田秀一起杀敌,真是我们武士的耻辱,不过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为龟田君报仇了!你会和这个村子的那些愚民一样,去地狱的,说罢,大手一挥,周围的十八个人各抡长短刀枪,冲向梁庆之。
梁庆之把刀头缠好的布一撕。露出了一把明晃晃,冷艳森森的宽柄铁杆大刀,这大刀通体钢铁打造,丈二来长,看上去最少也要一百十来斤。
梁庆之这一亮大刀,十八个倭寇不约而同的后退了几步,他们面面相觑,逡巡不前。最后还是带头的倭寇大喊一声:“八噶!”喊完以后,第一个冲上来,举单刀就砍。梁庆之不慌不忙,轮动大刀相迎,只听“嘡”的一声闷响,那倭寇的大刀早已被震飞,紧跟着,梁庆之横着就是一刀,这一刀势大力猛,横劈那为首的倭寇的腰间,那倭寇早已躲闪不及,被梁庆之一刀劈为两段。其他时期个倭寇见状依然向后退。
可是突然间一个倭寇大喊大叫了一番,梁庆之对倭语还是听得分明,那些倭寇分明是在说:“我们十八个打一个,难道还打不过吗?”
于是这十八人各持利刃,一拥而上。梁庆之面无惧色,抡圆了大刀和这十八人斗在一起。要说这十八个人的武功,虽然说都不高强,可是毕竟是十八个人轮番攻击的车轮战,而且他们使用蜻蜓点水一般的战术。梁庆之已经分明感觉到自己深陷重围,他每当要把其中一人置于死地的时候,其他人总会突然对他群起而攻之。梁庆之虽然不慌乱,可是心中却暗想,这么个打法,自己早晚会被累死的,所以必须打破这十八个人的轮流攻击,于是他想到了诱敌深入的招式。想到这,他突然一闪身躺倒在地,然后就地翻滚,施展出的地躺刀法。大刀轮转如飞,这群倭寇本来是仰视攻击,现在突然变成了俯视,一下子很难适应,甚至有些不知所措。高手过招,决不能出现不知所措,因为在电光石火之间,梁庆之的大刀已经施展开。
转眼间,三个倭寇被砍死。其他倭寇慌忙之间,方寸大乱的向后退,结果相互羁绊有两个不小心被绊倒,两个被撞倒。梁庆之猛然跃起,接连出刀劈砍,在短短的几个回合之内已经将七名名倭寇砍翻。
剩下的十一名倭寇说着叽里咕噜的倭语慌忙逃窜,可是梁庆之随后就追,又砍倒了五个人。剩下的六个人这才缓过神来,他们每三个分别向九个不同方向跑去,其中一个高个子的倭寇冲着村子前面的山门跑去,梁庆之见这人长得最为醒目,于是盯紧这人便追了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梁庆之在差一丈多就追上那倭寇之际,倭寇纵身一跃,跳入山门,梁庆之突然犹豫了一下,减慢了脚步。
这是救命的犹豫!
说时迟那时快,就听一声响箭,破风而出。梁庆之闻声再看那倭寇,咽喉中箭,应声而倒。此刻梁庆之已经在山门前停下了脚步。
只听得山门内传出了一个女子的声音,“神山圣地,你们先进山的人已经交了路费,你们几个就不可以再进来了,否则跃过此山门者,格杀勿论。”
梁庆之早已在山门外停下脚步,他听到这个声音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正在这时,他的身后又传来一个声音:“将军切莫往前再走一步!”
他听到一阵战马的嘶鸣声,他回头观瞧,原来他身后来了三骑战马,为首一人马上端坐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人,此人头戴兽皮帽,身披虎皮大氅,这人生的一张黝黑的长脸上,长着一双不大却很有神的眼睛,他的眼神让梁庆之感觉印象深刻,因为从他的眼神里,梁庆之分明感觉到坚定不屈和桀骜不驯。这人身上仿佛带着一种气质,一种梁庆之说不出的气质。
那人策马来到梁庆之近前,跳下战马一拱手说:“你是梁将军吧?”
梁庆之好奇的问说:“你是谁,怎么会知道我呢?”
那人微笑着点点头说:“我在辽东总兵将军的营帐里见过你,你也见过我,我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梁庆之恍然大悟,他惊讶的问:“我见过你,你是建州女真部落的吧?”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说:“是的。”
梁庆之说:“你怎么只带着两个人呢?你是你们部落的首领啊!”
努尔哈赤微笑着摇摇头说:“很多事情,人多了会麻烦的。这两位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然后他示意他身后的两个人和他一同下马,梁庆之再定睛看他身后的俩个人,这两个人长得的魁梧健硕,从气质上看却看得出是精明强干之人。努尔哈赤引荐给梁庆之说:“这是我的两员副将,他们都是武功高强之人。这位是扈尔汉,我们的第一勇士,这位是新近投靠我们的朗天魁。”两人分别和梁庆之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