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化工大唐 > 第十七章 课外作业(中)

第十七章 课外作业(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岂止是有些道理,是很有道理。”陈王氏明白过来了,接着陈再荣的话往下说:“老头子,你想想晚荣这两天的作为,做火碱、配鞣剂,不都是用最平常的东西么?经过晚荣这么一做,就能卖到大钱,你能想得到么?”

陈再荣一口说出结论:“所以,世间万物皆有其理,万事万物都有学问。学问不仅仅存在于圣贤书里,就是我们生活中也有学问,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军国大事,排兵布阵,治国平天下,都有学问呐。吴先生这句‘世事洞明皆学明’圣人之言论也!”

一个对子,陈再荣居然联想到这么多东西,还给他说得在情在理,让人不得不服,陈晚荣于他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才思、丰富的想象力赞赏不已。

“学问不仅仅在于圣贤书里”,这话说得真好,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真该扪心自问了!唐朝虽是以孔孟儒家学说为尊,并没有把圣贤之言当作至高无上的教条,这在中国古代实是了不起。陈晚荣心想尊重圣贤之言,而不尽信圣贤之言,这或许是唐朝读书人能够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晚荣虽然和这位吴先生没有见面,已经从他的对子里见识到他的人品、才学,对这位吴先生的好感大增,很感兴趣,问道:“这位吴先生姓甚名谁?”

“吴先生单名一个兢字,官拜右拾遗内供奉,有史才,修国史。”陈再荣给陈晚荣介绍吴兢:“吴先生和我们县馆黄先生是国子监同窗好友,到我们学馆来探望黄先生,顺道给我们出了这对子。吴先生说了,谁要是对出来,三月三上巳节踏青的吃穿住用他全包了。”

盛唐气象千古流传,陈晚荣于唐朝的事情知道得不少,于唐朝的名人知道得更多,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徐茂公、尉迟恭、秦琼、郭子仪、李光弼、李白、杜甫这些唐朝文人名相名将的故事耳熟能详,就是不知道吴兢为何许人,隐约记得好象听人说起过,可于他的事迹却不清楚。

陈晚荣没有读过历史巨著《贞观政要》,自然是不知道吴兢被誉为史学界泰斗,他写的《贞观政要》影响深远,曾经一度给日本奉为教科书。想不起吴兢是何许人,也就不去想了,笑道:“再荣,你能倾听吴先生这样的大学问家讲学,是你的福气。”

“可不是嘛。可他出的对子也太难了,我想了一天也对不出。”陈再荣很是懊丧。

陈晚荣略一沉思,道:“其实这也不难,世事是学问,人情何尝不是呢?李清泉李老爷子为人小气,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人上不同的茶,这固然惹人笑话,但这何尝不是丰富多彩的人情呢?”

陈再荣是他伶俐人,一得陈晚荣提醒,顿有所悟,转着眼珠道:“世故人情,妙!哥,你真行!”

陈老实有点难以置信,问道:“再荣,你哥没读过书,他说的话有道理,可你得自个琢磨。”对陈晚荣能对对子还是不太相信,这才婉转提醒陈再荣。

“没读过书又能怎样?哥还不是对得很工整。”陈再荣先是赞扬陈晚荣,继而沉思着说:“哥,学问要如何对呢?”

陈晚荣提醒他道:“象李清泉这样的人,虽然小气点,为人诟病,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个性鲜明,多姿多彩,这就好一篇上佳文章,血肉丰满。你明白么?”

陈再荣转着眼珠想了想,重重一下拍在大腿上,发出啪的一声响,兴奋得提高了声调:“哥,我想到了。世故对人情,学问可对文章,这下联就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哥,你说这样对行么?”

“妙妙妙!千古妙对也!”陈晚荣击掌赞好。

陈老实夫妇万万想不到陈再荣竟然在陈晚荣的提点下对出一副如此绝妙的下联,惊疑之极,眼睛瞪得老大,要不是起伏的胸口证明他们是活人的话,肯定会把他们当作两尊表情丰富的雕像。

(按:西晋时期已经出了讲究合律的对句,这应该是对子的起源。经过南北朝对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唐朝文人之间已经逐渐开始流行了。真正把对子和春节联系在一起的是五代时期的后蜀主孟昶,他写的对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副春联。对子和诗有很大的关系,唐诗盛极一时,不会没有文人对出对联,对子起源于五代的说法值得商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