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战,真正可怕的不是曹袁联军,对付他们,刘澜有的是办法,可关键是那位说话不算话的袁绍,他的部队在外围虎视眈眈,如果只是想坐山观虎斗也就罢了,偏偏袁绍是要当渔翁,想要在边上等着鹬蚌相争,那刘澜可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关羽的行军速度远远超过刘澜的想象,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就从梧县赶了过来,见到他的一刻,刘澜和他好一阵寒暄,不过这话题却自然而然又回到了徐州之战。
毕竟调令之上说的并不是很清楚,很多情况,关羽至今还是一头雾水,不得而知,他要从刘澜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而刘澜则示意边上的徐庶,再一次重申了之所以对付颜良的原因,对此关羽自然没有二话,不过对于同颜良这一战,关羽却有不同的意见。
这一仗,虽然是要主动进攻,但显然还要占理,那么如何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自然是要让颜良来承担这个挑起战端的责任了,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关羽认为这一仗要打,首先就要让颜良主动出战,而我军在琅琊的动静,他是一定会察觉的。
所以不管是在临沂布防还是阳都,都不会瞒过颜良,所以对于刘澜的决定,关羽有着不同的意见。
关羽跟随刘澜多年,在刘澜没有做出决定之前,那么众人可以畅所欲言,但如果他做出了决定,那么你所要做的,就只有服从,好在在这件事情上,关羽现在提出建议,并不晚,刘澜笑着说道:“你到了琅琊之后,便是主将,那么你打算在琅琊如何用兵呢?”
关羽捋着长须笑道:“末将以为,让冀州军来犯容易,但把颜良吸引过来,却很难,所以这一仗如果只是打击冀州军,那么按照主公的计划是完全可行的,但却并不能达到重创袁军的目的。”
“哦?你打算怎么做?”
“我们不仅要让冀州军入琅琊,同样还要让颜良带兵入琅琊,而办法其实很简单,首先当今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我军正在沛县与曹操作战,相信这一情报颜良早已掌握,那么我们就不如将计就计,放出风声就说沛县作战吃力,不得已只能将琅琊的部队调往沛县去与曹操作战,做出放弃琅琊郡的姿态,而琅琊军可以一直退,但要有个限度只要只要琅琊军到了阳都,就可以立即返回,如果琅琊军到缯国颜良还没有动静的话,那我们的部队就可以返回。
因为颜良很可能已经猜到了我们的意图甚至要还要等下去,所以那时我们就只能与冀州军正面对决了,可一旦颜良要利用我军前往沛县的机会来占领琅琊郡的话,那么琅琊军便能及时返回,抵达开城,在开城与颜良作战,将颜良拖住。”
“而你率领的主力,则可以与黄忠配合,杀颜良一个措手不及,到时颜良必定大败无疑?”
“对,不过末将的设想是,末将率领主力,绕道东海郡郯城再进入利城,进入城阳郡,夺取莒县,从背后杀颜良一个措手不及,这一仗不仅要切断颜良的后路,更要让冀州军有来无回,将其彻底重创,保证未来五年之内,袁绍再不敢染指徐州!”
“好!”
刘澜拍案而起:“这一计策妙哉,我赞同你的决定。”他说着朝徐庶说,道:“你立即传令,让黄忠和臧霸亲自到徐州一趟!”
“来一个就好了吧?”徐庶笑着说道:“其实卑职的计划可以与关将军的计划一同执行的,比如说让臧霸包抄冀州军的后路。”
“不,臧霸这人太难控制,到时候让他回到青州,尤其是在颜良大败之后,再想调他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青州不动,让他断了这个念想,而且,这一仗只要颜良败了,但青州还在他的掌控之下,袁绍就会觉得这一仗虽然颜良败了,但是战略上还是成功的,而我们最初祸水东引的计划就算达成了,颜良的失败,会让袁绍不敢再来进犯我们,甚至觉得,要大败我们,只要先解决了曹操。
只要他将全部注意力转向曹操,我们就能按照我们的计划,抓紧夺取江南各郡了。
“那卑职就不懂了,既然主公已经决定了,为何还要同时招黄忠和臧霸前来呢?”
“部队要装着支援沛县,可琅琊不能没人守吧,样子做不到,怎么能让颜良相信?可留谁呢,总要听听他二人的想法吧?”
“对对要让颜良相信,样子就必须要做足了,不能随便留下一人,可留下的那人却又必须要在另一人回师之前挡住颜良的猛烈进攻,甚至可能还要出现很大的风险,这件事情必须要看看二人的态度。
而且臧霸这人,想要驯服他没那么容易,如果他耍列子,造成的后果会变得十分严重,所以我就不用去当这个坏人了,让他二人自己来选择。
“主公就不怕这两人因此反目?”
“不会,他们既然知晓了计划,反目是不可能的,不过谁留下来拿这个首功,恐怕会有一番争论,不过我相信两人会做出选择的。”
一个时辰后,徐州城便有一匹快马离开,朝琅琊的方向而去,而关羽,也没有停留太久,也在同一时间离开,毕竟要绕道郯城和利城,这么远的距离,关羽向来是宁肯早到,也不晚达,哪怕提前在利城驻扎,也好过因为时间原因没能准时抵达。
大军浩浩荡荡在关羽的指挥下开拔,向郯城方向快速移动。
一切都按照计划执行着。
而在这些天里,最安静的反倒变成了沛县,原以为将会发生一场猛烈的攻城大战,可徐盛却没想到第二天依然静悄悄,曹军没有任何的动静。
在这样安静的局面之下,黄忠和臧霸来到了徐州,见到了刘澜,徐庶将计划给二人说了一遍,两人都没有任何反对的意见,甚至一致认为这个计划十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