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520书包 > 大汉龙骑 >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徐州之战(80)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徐州之战(8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曹仁所要做的就是先消灭眼前的徐州步兵,可结果他一计重拳击了出来,却发现落空了,立时傻眼,等他看明白过来徐州军要干什么的时候,宗寇和张萍一计带人从北面撤离,这个时候徐州军撤退,可就有点恶心人了,就好像吃了苍蝇一样,如果是早撤退,那么就是正中下怀,而现在这晚了片刻,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把他们的最新部署全欧打乱了,偏生现在寿春军还被张飞拖着,如果徐州军真向北撤退,还真有可能跑了。

就在曹仁开始担忧的一刻,他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徐州军向北并没有打算撤离,而是攻击曹军在这里的薄弱点。

只是瞬间,他就看到徐州军挥舞着朴刀扑了过来,连着砍杀了数十名曹军士卒,而更多的徐州军正在源源杀来,向曹军发起了疯狂杀戮。

曹军的薄弱地带,当时的安排无非是为了逼徐州军向北撤离,所以才在这里没有安排多少兵力,甚至还刻意调离了一部人马,就为了徐州军看到之后能够从这样的薄弱点撤离,可现在却让他变得有点被动。

最初是没有想到,现在呢想第一时间派兵支援,可为时已晚,侧翼部队本来人少,在徐州军的大举进攻之下,瞬间就被团团围困,将这里的曹军很快全部击溃。

曹仁深深望了眼正在紧急赶往支援的曹军部队,他们士气旺盛,也许因为之前的交锋体力下降明显,但与满脸疲惫的徐州军比起来,他们理应表现的更好。现在这不到一万多人的徐州军,在曹军的寿春军的攻势之下,早已变得狼狈不堪,很多人身上都有着伤痕,即便是宗寇张勋,他们何尝不是如此?

可是他们却在坚持战斗着,顽强的精神,永不妥协与放弃,这样的部队,称得上是一直作风顽强的精锐之师,可曹军也绝不是吃素的,他们同样有着光辉的传统,同样有着必死的决心,与敌交战最擅长的就是打硬仗恶仗。

而曹仁帐下,更是如此。

在曹军之中,有一句话,叫做顺境看妙才,困境看元让,绝境看子孝,由此一点可以看出,在曹军之中,曹仁帐下的意志,同样顽强,一点也不必徐州军弱分毫,也许现在北边的曹军正遭受着猛烈攻击,可他们却没有一人放弃,都在顽强抵挡着徐州军的猛攻。

正是在他们的顽强应战之下,才给了支援而来的曹军以充足时间,很快,他们就与浑身血迹的徐州军们再一次交战在了一起。

战火再一次燃烧,双方看向对方,兖州充满了熊熊火焰,都迫切希望能够将对付歼灭,可是双方顽强的作战却让这样的战斗变得越来越惨烈,至于一边倒的杀退一方,很显然,在这样战斗力相近的部队之间,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实力相当,决定胜负的因素,已经不在他们自己,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而现在他们要做的,只是尽可能的少犯错误,至此一点,有时候战场之上就是如此,我没有犯错,而你也许就稍微疏忽了一下,结果导致这场战斗最终失利。

所以历史没有假设,更何况是正在创造历史的双方士兵们,战局在双方互有胜负,反复扭转间不断上演着,其实以徐州军现在这点人马,想翻盘已经很难了,但是他们若要坚守,曹军向要轻而易举的战胜他们更困难。

对于这样的战况,双方将领都在不断指挥下想要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这样的惨烈交战下,其实这样的指挥,已经很能受到奇效。

首先一点,就是双方都已经人困马乏,完全就是意志力比拼。

这一点宗寇等人显然比曹仁做得更好,因为他只需要让部队结阵与敌交战就好,不主动出击,毕竟在现在这样的悬殊局面下,也确实没什么可以选择了。

但曹仁不同,他的部队多,想法自然也就多,再者与徐州军只需要坚守的想法不同,曹仁是为了获胜而去的,所以徐州军可以守,但是他必须要攻出来,这就让他所处的局面变得格外微妙。

这种情况之下,正面的冲锋就算取胜,也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可是曹仁没有办法,他只能见证着这样一场激烈残酷的战斗上演,甚至连吵架的伤亡代价也可以忽略不计,这显然不是曹仁理想的战争场面,可又是他不得不面对的战争场面。

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他宁肯放弃进攻,这样的战斗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进攻了,只需要在外部消耗着他们就好了,可是因为时间的限制,他又不能下这样的命令,只能眼睁睁看着部队进入这样的绞肉机里,然后在阵亡的一刻露出那绝望的眼神。

他们的眼神,被曹仁看在眼中,好像所有人在临死之前都是在看向他,这种感觉他有过,就好像曾经他在最危险时刻将目光投向曹操一样,已经尽全力了,接下来,将军一定要获胜啊。

这种眼神,只能把希望给予你最相信的那个人,那时候的曹仁自然而然看向了曹操,而眼前的士兵们也只能瞅向曹仁。

曹仁对他们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就好像曹操当时也没有给他任何回应,曹操为何没有回应,当时他不明白,但现在他有点懂了,现在不是哀愁的时候,与其多愁善感,不如好好想想办法,尽早成为胜利的一方。

更何况曹仁就算能回应,其实他们也都听不到了,既然没什么作用,就不如为还活着的人多想想,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来接受战斗,最好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这样的战局之下,少付出不付出代价才是最划算的。

可是这种机会不大可能出现,就好像只有战死的曹军没有投降的曹军一样,他与徐州军交手也有过几次了,在战场之上,哪一方的俘虏最好抓也许有很多,但哪一方的士兵征服了最难抓,那么大多数人都会投刘澜或是曹操。

能起到这一的结果,曹操是如何半到的刘澜不清楚,而他是如何半到的,自然知晓,牺牲精神,如果是以前的话,这样类似洗脑一样的士兵教育很难收到成效,可是在部队扫盲之后,却能够大力发展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