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之论,以君傲现在的智慧来理解,‘三我’其实很简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三我之论说的就是寻常凡人的一生。
其实只要仔细的揣摩过后就会发现,三我之论中的本我、真我、假我之说,其实说的就是一个凡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罢了。
‘本我’,代表着人心最原始的本能欲/望,就如同婴孩新生,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对一切都懵然无知,只有本能存在。而等到婴孩渐渐涨大,就会开始学习,逐渐茁长,对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着无穷的尝试之心,这便是‘真我’。而等到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信念后,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成熟稳重、沉默寡言的时候,就是‘假我’。
本我,代表人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
真我,代表对一切未知的追求和探索。
假我,却是最特殊的,因为假我代表的是‘虚无’。
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假我二字,意义为虚假的自己。假我就如同一张人皮面具,上面刻画了喜怒哀乐,栩栩如生,但无论刻画的有多么真实,都只不过是一张假面而已。当一个凡人上了年纪,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后,那岁月就会给他强自戴上一副面具,从此以后,无论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都只能通过这张面具来表达。
假我的形成方式有很多种,有自己伪装出来的‘假我’,有因为迷失了自我而出现的‘假我’。也有来自别人强自加身的‘假我’。
是的。没错。假我意识还可以因为他人的原因而形成。
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是曾经有一孤儿,整日依靠乞讨为生,有一天,孤儿在繁华的集市中乞讨,突然跑出来几个疯子,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叫喊道:“皇子!小的们终于找到你了!你是本国皇子!小的叩见皇子!”
孤儿愣了,看着几个疯子跪在自己身前不停磕头。脑门装在地板上砰砰作响,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被吓傻了。而旁边的路人们见此,起初还摸不清头脑,但不知道是谁带了头,突然整个集市中的人都跪拜了下来,高呼道:“小民拜见皇子!”
而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过多久全国的人都知道了,说是遗失在外的太子被人找到了。那孤儿莫名其妙的就被接到了皇宫。洗漱过后,换上干净的衣袍去见皇帝。那皇帝见这孤儿与自己样貌有七八分相似,也懒得派人去探查孤儿来历、刨根问底,直接认亲,公布那孤儿是他在外遗留下来的孩子,于是乎,那孤儿就稀里糊涂的就成了这个国家身份尊贵的皇子殿下,典型的草鸡变凤凰。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因为他人原因而造成的‘假我’意识,姑且不论那孤儿是否真的是那皇帝遗落在外的子嗣,但从此事就可以看出,人言的力量!
你做错了一件事情,只要全天下的人说那是对的,那便是对的。你做对了一件事,只要全天下的人说那是错的,那便是错的,这便是由他人所造成的‘假我意识’。一个人杀了几个恶人,触犯了法律,但是在外人眼中,此人是一个‘大英雄’,那么,此人就成了一个英雄!而不是一个罪犯!这就是‘假我’!
所以假我意识与真我、本我意识截然不同,因为无论是真我意识还是本我意识,都有着显著的特性,真我意识的追求,本我意识的欲/望,唯独假我意识是‘无’,也可以化作‘有’,无中生有,便是假!
所以当君傲悟透了三我之论后,又参悟了《清静经》、《心经》两篇经文,顿时发现了这两篇经文中的奥秘。他当初之所以怀疑本我意识的觉醒是因为《清静经》,是因为清静经中的那么几段经文,产生了一种相对性,天对地,男对女,清对浊,动对静,故此才有机会唤醒三我之中与真我相对的‘本我’。
再看《心经》,就会发现其与‘假我’也有关联,因为一个‘无’字。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所以为了证实本我意识的出现与《清静经》有关,君傲在这两天做准备的时候,悉心的参悟了一番《心经》,事实证明,他的猜测是正确的。
看着如同面瘫一般的假我意识,君傲笑了笑,对于这个结果很是满意,开口说道:“好了,说吧,哥们,出来的感觉怎样?”
谁知对于君傲的问话,对面的假我意识毫无反应,依然一脸木讷的望着君傲,良久过后,才漠然说道:“舍利子,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