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使见着丁一过来,倒也上前来述礼,虽然这类军民宣慰使司,其官吏都由当地部族或政权的首领世袭,内部自治,但经济上要承担朝廷的“征役差发”和“贡赋”,他们的土兵也要接受朝廷或上级的调遣。之所以先前陈兵于边境,是不愿丁一率兵入木邦罢了。
“学生上回使替汝派出使者传话,教汝到帐前听命,为何不从?”丁一并没有跟这宣慰使客气,一开始就毫不留情地质问对方,“木邦还是大明的疆土么?”边上宣旨太监听着肝颤。
因为就三百多人,木邦在这墙外列阵都近千人了,丁容城这时节拿什么腔调啊!
但出乎宣旨太监的意料,在丁一的逼视之下,那木邦宣慰使却连忙行礼道:“启禀制军,下官不曾听闻此事啊!前些日子,制军派来传令的亲兵,只是告诉下官,不日制军要来巡视,教我等准备迎接,下官方才前来迎接制军,哪有什么不遵上峰之令的事?这其中怕有误会。”
他是完全推得一干两净,就是压根不承认,先前在丁一刚过大金沙江时,他派过去的使者;根本就不承认他有派人过去,所以自然后面的一切,包括口出狂言,也包括丁一教他滚到军前效命等等,都不关他的事了——那个不是他派的啊,不知是谁冒了木邦名义。
“如此说来,倒是学生误会。”丁一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便在那宣慰使的带领下,入了那城墙去。看来这道土墙,完全就是为了防御从陇川方面的明军而修筑的,它并不是一座城池,后面也根本就没有百姓生活于其中,走了十来里远,才有两个略大的些的寨子,或者说,这道土墙主要存在价值就是军事方面的意义。
因为先前有通传过,所以粮草和住所等等,虽是简陋,倒也是有准备好的。
“制军,这木邦又不是要反叛,咱家看他还是守规矩的,都出城来迎了。制军何必逼人太甚?”宣旨太监刚一安顿下来,却就劝说着丁一,“三宣六慰,还是以慰以抚啊!”三宣六慰就是指大明朝边境的宣抚司、宣慰司等等的土司。
丁一点了点头道:“旨意公公也是知道的,之后木邦立府,学生看看请旨教公公来当守备中官?”这一句吓得那宣旨太监不敢再开口,来这土司地方当守备中官?那还不如叫他去死!把那话儿割了,就为了跟死囚一样,被流放边陲么?
“肥球,等会为师就要看你怎么一个打四千个了。”丁一对着厉剑南如此说道,却又对谭风吩咐道,“所有饮食、水源,应当如何处理,都按章程来,却不可有侥幸之心。”谭风倒是没有什么废话,马上应了,本来他也是要求警卫营的士兵,把这里当成敌占区来对侍的。
丁一对着一脸愁苦的宣旨太监说道:“他在说谎,他害怕了,你若想得活,拿出索要赂贿的派头来,要还是这副尊容,学生却不能担保,公公能活着离了此地。”
从看着那宣慰使出现在墙前,丁一就肯定了这一点,如果不是怕了,那么宣慰使就不用在这边界交接处来迎,要知道木邦宣慰司的治所,是在现代的兴威地界,离这接壤处还有一段距离,要迎丁一也不至于迎到木邦边境来。宣慰使说他没有派人去,不知道丁一教他去效命,那完全就是废话了,真的如此,为何要修起这道土墙?
说到底,就是这位木邦的土司头子,不愿朝廷军队进入罢了,如果朝廷的军队进入,有效控制了地方,还会保持这种世袭的土司制度?那必然是不可能的了,朝廷就是因为控制不成,或是控制成本过大,才会设宣慰司。
而宣慰司说是大明疆土,不如说是一群把出役、出土兵当成交保护费的小弟,而一旦他们实力强大了,往往就连这保护费也不想交了。缅甸本身也是三宣六慰之中的土司,治所就在阿瓦,但阿瓦朝都城也是在阿瓦,他们自己也称王的。包括思机发和木邦、孟密也是一样,他们也自称木邦王、孟密王。
这么说有着很多的历史名词,至简洁来说,也就一句话:一个机构多块牌子。
大明也是清楚的,其实这边和关外兀良哈三卫没被丁如玉打下来之前,情况基本就是一样。思机发打孟密之类,明朝还派员调停,哪里不知道这其中的问题?只不过鞭长莫及,军事实力又在渐渐衰退,只要这三宣六慰,还愿意挂着大明的牌子,保持表面上的恭敬就是了。
当听着谭风来报,警卫营已用餐完毕,而木邦宣慰使也派人来请丁一赴宴时,丁一便笑着对肥球说道:“动手。”(未完待续。。)